张育贤大师热爱陶瓷艺术,已到了几乎近于痴迷的程度,只要一看到泥胚,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对瓷艺创作的热爱无人能及,凭借着超高的艺术天赋,他坚持创作半个多世纪,多年的苦心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名师简介
张育贤,笔名风友
1938年生于江西余干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聘教授
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现在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专职从事陶瓷艺术研究和创作。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雕塑研究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史研究会会员。
获奖经历

1964年《红军通讯员》被选送叁加华东美术作抽展并在《附瓷美术》和《瓷器》杂志上发表。
1978年,作品《螃蟹》《黛玉葬花》和《鹦鹉璧灯》展评获得二等奖。
1979年他创作的《贾思》和《毕蜡》参加全国科普美展双双荣获二等奖。
1988年,他创作的《鉴真》在《中国陶瓷》上发表。
合作设计的雕塑《十八罗汉》至今畅销不衰,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多次在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展出。
他的济公瓷雕作品分别在香港《大公报》、《中国陶瓷》和《瓷器》等报刊上发表。
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景德镇电视台和中国香港翠电视台均作实况报道和拍摄专题片。其中获国家专利2项。
瓷艺人生
张育贤大师自幼酷爱绘画,小学时就悉心临摹《芥子图画谱》,大学毕业后因品学兼优而留校任教,三年教学经历奠定了他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为了能够习得更加精湛的传统制瓷技法,张育贤大师先后拜景德镇陶瓷美术家蔡金台、曾龙异为师。
拜师学艺期间他勤学苦练,博采众长,继承了前辈大师的传统技法,并能够以古融新,将传统与时代结合,不仅制瓷技法日渐高超,创作风格更是新颖独特,作品深受海内外瓷友的喜爱和支持!
张育贤对陶瓷艺术创作有着特殊的敏锐性和独到的把握,从艺50余年,坚持创新其作,不断从生活中,传统文化中发掘灵感,创作角度新颖独特,每一件作品往往都蕴含着深刻的意味,无论造型还是笔线时常令人耳目一新。
半个多世纪的辛勤创作,张育贤大师创作出了大量构思新奇、造型俊美的陶瓷作品。凭着献身艺术的狂热与痴迷,借助系统的艺术理论,他把扎实的绘画基础融于传统技法创作,作品以形象逼真,神韵灵动,情态细腻为人称道,风格写意工笔兼而有之。
作为景德镇响当当的大师级人物,张育贤大师不仅在创作风格上多变新奇,在装饰手法题材选取上更是个多面手.不仅擅长陶瓷绘画,对于各类陶瓷雕刻摆件同样信手拈来。他创作的动物、花鸟、昆虫等自然生物,以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可爱姿态被人所喜爱。
没有继承,便没有发展,没有传统为基,创新更是无从谈起,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张育贤以自身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匠人精神的坚定执着,何为大师技法的精妙绝伦。如今艺术品收藏市场日渐火热,张育贤大师作为行业老前辈,资深创作大师,其作品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日后的升值潜力都将难以想象!

您手机和iPad里的工艺美术情报站
扫一扫,把“工艺中国”装进口袋即时资讯,尽在掌握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工艺中国"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工艺中国,转载请必须注明来源工艺中国。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