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中国 人物专访】纳鞋底、绣虎脸、缝“王”字、扎虎须、掩鞋口……五彩斑斓的丝线在尚孟青的手里来回穿梭,待鞋帮和鞋底彻底缝合到一起,一只憨态可掬、活灵活现的虎头鞋就做好了。
在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大屯乡三北张村的一间虎头鞋制作工坊里,33岁的尚孟青是这家虎头鞋制作工坊的负责人,春节前他们赶制了大量的虎头鞋、老虎枕、布老虎。
尚孟青的虎头鞋制作技艺源于母亲杨新弱,这项技艺在杨氏家族世代相传,她是这项技艺的第六代传人。
尚孟青(右)与母亲在做虎头鞋
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我国北方民间有为幼童穿虎头鞋,寄寓吉祥平安的习俗。虎是百兽之王,人们认为穿虎头鞋可以驱病、避邪,护佑孩子健康成长。
在三北张村,这项老手艺得到保留,一针一线间蕴含着手艺人质朴的情感。尚孟青说,制作虎头鞋不仅要手巧,还要吃得了苦,耐得住性子。从打袼褙、纳鞋底、做鞋帮、绣虎脸、掩鞋口,到缝合鞋帮和鞋底,共有十几道工序,一双鞋往往要花五六天工夫才能完工。
为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对于慕名前来学习的乡邻,尚孟青也毫不保留。如今,这项技艺不仅得到了传承,还成为当地人的增收“利器”。
尚孟青在做虎头鞋
“我们采取‘基地+散户’方式,根据绣工的特长进行分工,擅长纳鞋底的就只做鞋底,擅长绣花的就专门绣花。”尚孟青说,农历虎年,虎头鞋又迎来销售旺季。通过“派单”的方式,她将周边的老人组织起来共同绣制,带动了村民增收。
2021年,虎头鞋制作技艺被列入邢台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尚孟青说,传统技艺是个宝,只有守好这份“家业”,让它永远传下去,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您手机和iPad里的工艺美术情报站
扫一扫,把“工艺中国”装进口袋即时资讯,尽在掌握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工艺中国"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工艺中国,转载请必须注明来源工艺中国。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