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忠

- 中 文 名:
- 刘立忠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
- 出 生 地:
- 彭城
- 出生日期:
- 1944年
- 职 业:
- 磁州窑陶瓷艺术
- 毕业院校:
- 邯郸市陶瓷工读学校
- 代表作品:
- 《荷苞牡丹纹》
- 荣 誉:
- 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磁州窑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刘立忠,男,出生于1944年。刘立忠,1968年毕业于邯郸陶瓷学校,后入陶瓷研究所师
从磁州窑著名艺人与老师习艺。 现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 “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
副会长”、“磁州窑研究会副会长”、“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馆长”、“燕山大学
特聘教授”等。
1964年就读于邯郸市陶瓷工读学校陶瓷美术班学习陶瓷美术;
1968年—1975年在邯郸市陶瓷研究所从事仿古陶瓷制作,任仿古瓷组组长;
1975年调入邯郸市艺术陶瓷厂,任美术设计室主任、技术员,从事工艺美术陶瓷设计工作;
2000年任“磁州窑遗址博物馆”馆长至今。
刘立忠大师立志服务并忠诚于磁州窑陶瓷事业,不间断的追求磁州窑陶瓷艺术的真谛。几十年间遵循此志愿,以磁州窑遗址古窑场为课堂,碎瓷残片为讲师,收集上万片古瓷片并整理成册,从中获取宝贵的营养,逐渐熟悉了磁州窑传承的脉络,支撑起创新的精神与力量。
陶瓷生产技艺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单就陶瓷制作工艺就有72道工序。作为一位优秀的陶艺家,必须能熟练的掌控驾驭陶瓷制作的各项工艺。他尊重工作实践,事必躬亲,经过40多年的学习与实践,终于成为一名磁州窑陶瓷艺术的优秀传承人。
磁州窑艺术特征鲜明,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是其根本。他根据尊重传统、变不离宗、求新求变的创作理念,不断的修正自己,多比较、常对照、勤改正、谋变法,直到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与风格的当代磁州窑艺术作品。他常说:“没有自己造型艺术的陶艺家,是不完整的陶艺家。”因为只有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装饰题材的完美结合,才可能创作出真正的具有时代风格的艺术作品。
他的作品有鲜明的磁州窑艺术风格,古朴典雅、陶韵深潜。画面刚劲豪迈、挥洒自如,意境清心自然、淡泊高远。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发展,使他的磁州窑陶瓷艺术水平达到的新的高度。
1964年进入北京象牙雕刻厂学徒。1975-1976年,在中央工艺美院进修。1983年,在西北大学的“汉唐工艺研修班”学习。
白釉剔刻花《富贵不断卷叶纹》梅瓶
作品采用磁州窑传统的白釉剔刻花技法和托坯技艺制作,画面活泼生动、技法娴熟。器型古朴
豪放、张力十足,表达了人们希望追求富贵连绵生活的美好愿望。
刘立忠把继承、发展磁州窑传统技术、艺术的事业视为己任。三十多年间,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及自己不断努力地研究探索,学习掌握了磁州窑陶瓷传统制作的“七十二道工序”,尤以画功见长,多年间研究恢复改进了失传技艺、技术二十余种,如“色泥剔划装饰方法”、“珍珠地装饰方法”、“红绿彩绘装饰方法”。
他收集整理了上万片的磁州窑历代瓷片,编绘了两千余幅瓷片图录,吸取传统风格纹样的技艺,创作了几十种独特的装饰技法,创新绘制了上千个纹样,仿制品几可乱真。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体育博物馆及省市几十家博物馆收藏。
他推陈出新,创作大量符合现代理念的磁州窑风格新作,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其作品自1977年赴苏联、日本丹麦、美国等地展出,在八十年代入上海“中国磁州窑当代陶瓷艺术展”、北京故宫举办的“磁州窑展”、北京首都博物馆“磁州窑艺术陶瓷展”、香港“现代中国陶瓷名人名作展”, 1999年在邯郸市博物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03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参加“全国名窑名瓷名作展”。
1988年12月评定为设计师;1998年3月评定为“河北省民间陶瓷艺术大师”;
2002年11月评定为“河北陶瓷艺术一级大师”;2003年10月评定为“中国陶
瓷艺术大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2004年12月荣获“中国陶瓷名窑恢
复与发展贡献奖”;2006年荣获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
大师”荣誉称号;二00七年六月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磁州窑
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论文在国内及英国《东方艺术》杂志上发表,2002年在《国际陶瓷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磁州窑黑色的研究》。
最近更新:2015-09-09 10:51:57
创建者:王磊